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
說對治
說對治
一、
一行者問禪師說:“我們初學道的人,若遇到事情,他人來欺負我,該怎麼對治才符合道法?”
禪師說:“不須對治。若他人來欺負你,能避的,就避開他;不能避的,就任著他。能忍,你就忍著;不能忍,就哭。”
行者問:“那要是哭,和那普通人有什麼不同?(和普通有“我”的人有何差別?)”
禪師說:“就像用木頭叩鐘一樣,那聲音自然而出,何必中間有個我呢?若是該哭時強咬著牙、強繃著嘴、強忍著淚不哭,那才叫有我呢?有大我!(普通人哭時,感覺是我在哭;修道人哭時,只是哭。中間有大不同,知道的人知道。人也不過人形的鐘而已。)”
行者言下而明,歡喜而去。
二、
一天,老師和學生相遇。老師觀察了學生的修行,對他說:“好了,你已進入了心地法門,諸佛所證的法你已見到,自己一點也不缺少,和佛沒什麼兩樣。你呢,從今以後,但隨心行,自由自在,不用覺行,也不用靜心。莫起貪嗔,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用有意修善,也不用著意除惡,站著、坐著、躺著,眼睛所見,耳朵所聽,都是佛性的本來妙用。山河大地,春花秋月,都是佛前的供品,你只管享用就是了!”
學生聽到老師的開示,法喜充滿。但他隨之產生了一個疑問,於是便問到:“老師,您不讓學生觀行、靜心,要是外境——尤其不好的外境生起時,心該怎麼對治呢?”
老師說:“外境本身沒什麼好壞,好壞都是心安上去的。要是你的心不強行給外境安好安壞,安是安非,安善安惡,安美安醜,問題麻煩從哪裡升起呢?要是問題麻煩不常把你的心拽走,你本來清淨明白的心就會像明鏡一樣生起照遍一切,正知而無限歡喜!你不用對治,但隨變化,只是注意別在念上加念,頭上安頭就行了。”
學生聽了老師的開示,解除了心頭最後的疑惑,防止了修行最後階段可能有的造作,清淨安詳,當下過上了像佛一樣自在的生活。
三、
千萬法門是對治之法。沒認識到實相前,人們都是用對治的方法來對待內心的不安的;認識後則大不相同,認識後他們皆用不對治的方法對治一切。覺悟實相後,說“對治”已不恰當了,因為在那時,他們見到,沒有能對治的實際人,也不見所對治的實際境。
假如在覺悟前,你處在二元對立之中,認為一切事物存在著兩面性,且兩面性都是真實的,那麼你就用有為的對治之法——用前對治後,用左對治右,用善對治惡,用美對治醜……這是平衡之法,有些像以火滅火,以毒攻毒的方法。但假如你覺悟了,認識到事物並無兩面性——兩面的兩邊都不真實,非常虛妄,是心所設,那麼,這時你就不用治境了,治心就行!
但假如你又進一步認識到,心也是虛妄的,沒有實心可治,沒有實心所生之物可治,那麼好了,你可以不治而治了。不理會頭腦所想的是什麼——頭腦也不會多想,只是擁抱實際,只是做,只是看,這是無治生活的呈現。不治而治的前提是,你真正認識到諸法如幻、息了造作、擁有清淨心。不然不可效法覺者無為而治,一是你做不到,二是那有點像鴕鳥把頭埋進沙裡假裝不見問題,有逃避問題的嫌疑。
四、
你用何法來對待你的問題?在你的認識層面,來行你的道。
未悟道前,且在事上斤斤計較,分厘與毫,且算得清楚,劃得明白,把得準確,做得到位,於事不留後患。切須努力努力。若是大道人,物來而名,事至而應,內通大理,外現小儀,於法自在,任運無礙。諸佛諸魔,一概不睬,目前細事,都不慢待。路邊小花,石上青苔,吃飯穿衣,都著精彩。處處用心,處處無心,用無心之心,心作無心之用。於心中無心,於無心中立專心,以此專心而成就一切事。
於心無心,與道相應,十方智者,皆此相同。語而無主,言而無心,聲如鐘響,氣類風音,曰名空心人。以此空心人而得真解脫。空卻分別計較認幻為實之心,決定解脫。空心人,空心竹,削竹而成笛,唇吹笛出音,笛音笛無心;空人如空笛,思想如唇風,空人起思想,思想無思想。以此無思想,成就大思想。三世一切智,如此思而想!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