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子午留注

把人的髒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繫起來看, 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子時(23點至1點)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丑時( 1點至3點)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寅時( 3點至5點)肺經旺,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百脈, 迎接新的一天到來. 卯時( 5點至7點)大腸經旺,有利於排泄; 辰時( 7點至9點)胃經旺,有利於消化; 巳時(9點至11點)脾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生血;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有利於周身血液循環, 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 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有利於瀉掉 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髒腑之精華; 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 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亥時(21點至23點)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 從亥時(2l點)開始到寅時(5點)結束, 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 也是人隨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 陰主靜,是人睡眠的良辰。 此時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 這和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長得快, 而愛鬧覺的孩子發育不良是一樣的道理。 子時心臟最脆弱 丑時熟睡保肝臟 寅時夢裡深呼吸 卯時記得上廁所 辰時勿忘吃早餐 巳時要喝水六杯 午時小憩助精力 未時吸收營養物 申時有尿甭憋著 酉時宜夫妻生活 戌時散步保心包 亥時慪氣沒好處

不規範的規範

佛陀說有一種不規範的規範。通常我們認為規範就是別人試圖限制自己。規範帶著一種非常醜陋的內涵──好像你是被規範一樣,好像你不得不服從。那種規範的中心是外在於你的。   佛陀說那不是規範,那是向奴役屈服。變得自由,不要接受任何來自外在的規範。變得警覺,讓內在的規範出現。要有擔當,這樣不管你做什麼都有某種秩序、某種整體性在裡面,這樣你的存在就不再是一片混亂、一團亂麻。   有兩種規範:一種可以從外在強加給你。那就是政客、神職人員和父母在做的。另一種規範可以從你的內在被激發──那只有一個師父可以做到。他們不強加任何規範給你,他們只是讓你更加覺察,這樣你就能找到自己的規範。   我只給你們一種規範──佛陀稱之為高於規範的規範,超越規範的規範。 摘自:四十二章經

女人

唯有當一個男人的內在變得女性化,他才能夠接受神。要成為具有接受性的,要具有全然的接受性,你將需要去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女人。每一位真理的追求者都必須去學習成為一個女人. 有很多女人告訴我,向我抱怨:「這裏的男人到底怎麼了?他們變得越來越女性化!」的確如此,事情一定會這樣發生。當你變得越來越靜心,你的能量將會變得越來越不具侵略性,你的暴力將會消失,而愛會產生,你不會再有興趣去支配別人,相反地,你會變得越來越被臣服的藝術所吸引,這種情況造就出一種女性心理。  我喜歡女人變成真正的女人,因為有很多事需要依靠女人,她遠比男人來得重要,因為在她的子宮裏攜帶著女人和男人,她必須照顧男孩和女孩,她必須滋養兩者,如果她被毒化了,那麼她的奶也被毒化了,那麼她帶小孩的方式也被毒化了。如果女人沒有辦法很自由地去真正成為女人,男人也沒有辦法很自由地去真正成為男人,女人的自由是男人的自由所必需的,它比男人的自由更是基礎性的東西。 我自己的看法是,即將來臨的年代將會是女人的年代。男人嘗試了五千年,但是失敗了,現在必須把機會讓給女人,現在她必須擁有一切的權力,她必須有機會拿出女性的能量來運作、來工作。男人全然失敗了。在三千年裏面有五千次戰爭,這就是男人的記錄。男人只管殺戮,好像他的生活只是為了戰爭。在兩次戰爭之間有一些空檔的日子,我們就稱之為太平的日子,其實它們並不是太平的日子,它們只是在準備新的戰爭的日子,他們在準備另一次新的戰爭。是的,需要幾年的準備時間,然後又再度戰爭,然後我們就繼續再互相殺對方,夠了!男人已經被給予足夠的機會,現在女性能量必須被釋放出來。   我的社區將要根植於女性的能量或母性的能量。對我而言,神比較是一個「她」,而不是一個「他」。「她」是比較好的,因為「她」包含了「他」,而「他」不能包含「她」。

奧修,要如何變得更覺知?

無論你在做什麼,都要以彷彿是生死般的問題來做;彷彿一把劍吊在你頭上。死亡隨時都會來到。如果死亡隨時都在接近,你怎麼能過著無覺知的生活?

  一次做一件事。而且完全覺知的、警覺的做。

  你可以從小事開始,坐著,只是觀察呼吸。氣息進入,觀察;氣息出去,觀察。持續觀察呼吸。如果你觀察呼吸,思想會停止。

  佛陀透過這個方法成道。他稱為內觀。當你意識到呼吸,思想會停止--然後出現了很大的寂靜。在觀察呼吸後再觀察思想會比較容易,因為呼吸是比較粗糙的。

  思考是更精微的。思想沒有重量,它們無法被量測。

  先透過呼吸學習覺知,然後是思考。你會驚訝:你越來越觀察你的思考…你只能觀察或者思考。無法同時做。如果你觀察,思考會停止。

  如果思考消失了,觀察也會消失。當你變得夠警覺,可以觀察你的思想,透過觀察使它們消失,然後就觀察感覺--那是更精微的。這是內觀的三個步驟,第一是呼吸,第二是思考,第三是感覺。當這些消失了,留下來的就是你的存在。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解脫莊嚴寶論

有人修行的方式是終生都在山林寂靜中閉關修行,
有的在很繁榮的環境裡修持,有很多不同的方式。
若修持的話,住在家裡也是解脫的因,
如瑪爾巴譯師一樣。若不修持,住於山上,
也是墮入惡趣的因,就如田鼠住在山上一樣。
如果你能修持的話,住在家裡也是一樣的能夠成就。 ——大寶法王噶瑪巴《解脫莊嚴寶論》

瞥見空性

如何從究竟面,來理解我們對諸佛的供養呢?我們可以問:「是誰在供養誰?」在獻供養的時候同時問這個問題,會帶來瞥見空性的瞬間,這個智慧在勝義諦,就是最殊勝的加持。
明仁仁波切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當某人怨恨你時,該做什麼?

奧修   每當某個人愛你或恨你,對你而言都不該有任何差別。如果對你而言是有差別的,那任何人都可以按你的按鈕來改變你。你會是個奴隸,不是主人。無論外在發生什麼都不會改變你時,你才擁有主控權;你內在的氛圍沒有任何改變。   無論某個人愛你或恨你,那是他的問題。如果對你而言沒有任何差別,如果你了解自己的存在,你就是和自己和諧一致的在一起。沒人可以影響到你內在的和諧。如果某人愛你,很好;如果某人恨你,也很好。讓這兩個情況都保持是在你之外的。   能做什麼?那是對方的問題;和我無關。如果我不在這兒,他也會恨其他人。他就是要恨。如果都沒人,只有他自己一人,他會恨自己。恨是他的問題。和我無關,絲毫無關。我甚至不該被提到;我只是個藉口。即使換成別人也一樣會變成他的藉口。   你沒觀察過嗎?當你是憤怒的,你就只是憤怒。你不是在針對某人。那個「某人」只是藉口。當你憤怒,你下班後回家;你會發洩在妻子身上。當你憤怒,你上班時會發洩在同事身上,發洩在這個人或那個人身上。如果分析自己的頭腦狀態,你會知道它們是屬於你的。你活在自己的世界,但你繼續投射到別人身上。   當你憤怒,是「你」在憤怒--不是因為我。當你充滿了恨,是你在恨--不是因為我。當你充滿愛,是你充滿了愛--不是因為我。一旦你了解這個,你會一直像世界上的蓮葉。你在水裡面,但水不會碰觸到你。你待在世界中,同時保持是單獨的,不屬於它的。然後就不會有人影響到你的寧靜,不會有人可以使你分心。

最後的晨星

佛陀尋找了六年。他不停的下苦功。他做了一切可以做的,做了老師要他做的一切。他練習瑜珈,念誦咒語。做著非常艱難的苦行,他禁食,他是虔誠的,他靜心…他做了一切。他完全的投入到這些練習中,但是沒有任何結果。 在六年不斷的尋找後,佛陀了解到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那晚,他甚至放棄了桑雅士。他坐在樹下,沒有靜心、練習奉獻或苦行,或各種念誦。那晚他只是睡著了。隔天早上,當他張開雙眼…佛經的說法是奇特的,它們說:「隔天早上,雙眼張開了。」它們並不是說隔天早上,他張開了雙眼,因為現在在他裡面,沒有人來張開雙眼。當睡眠結束了,雙眼張開了。就像花朵在早上綻放,雙眼張開了,而佛陀張開的雙眼看著最後一顆星星漸漸下沉。這個世界就像最後的晨星。最後一顆星星快要下沉了。當閃閃發光的星星開始消失,他最後的一點點自己(self),和自我的最後聯繫也一邊閃爍一邊消失了。就在那一瞬間,成道發生了。後來每當人們問佛陀,問他是如何成道的,他會說:「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我不是因為自己的作為而成道。成道的那一天,我什麼事都沒做。但是沒有錯,如果我沒有做了這一切,這個什麼事都沒做的狀態就不會出現。」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教言

噶瑪巴尊者 如果一個上師讓我去做世間的事, 我不會去做,就算全世界的人 求我去承辦世間法,我也不會去做; 要有這樣堅定的信心。 世間的事再怎麼去承辦, 也不會有滿足的時候, 因此就不要去管它, 它愛怎樣就讓它怎樣, 就算是桑耶寺被火燒, 拉薩被水沖走, 也阻止不了我修行地決心, 我不會有任何的在乎,也不需要去在乎。 《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教言(第一天)》

瓦倫達效應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瓦倫達效應」。 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事後他的妻子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會出事,因為他上場前一直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總想著走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後來,人們就把專注於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做「瓦倫達心態」。 美國斯史丹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人大腦裏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系統,比如當一個高爾夫選手擊球前一再告誡自己「不要把球打進水裏」時,他的大腦裏就會出現「球掉進水裏」的情景,而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時候球大多會掉進水裏,這項研究從另一個方面證實了「瓦倫達心態」。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做任何事情,總是想得太多,太在乎事情所帶來的後果,太在乎別人的閒言碎語、說三道四,太在乎現在和未來的一切,而恰恰忽略了事情的本身。 我們的大腦成天被失誤塞得滿滿的,身體被壓得氣喘吁吁的,在這樣的重荷下,我們能把事情做好嗎?結果我們總是偏離預定的軌道,離成功越來越遠!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愈害怕出錯就愈容易出錯,這在於害怕、擔心、煩躁、緊張…等負面的情緒不斷的干擾,當一個人失去平常心時,就會讓人無法發揮出平常的實力而出現錯誤造成失敗。

生與死的輪轉

你已經一再地做過不同的改變,但主要的生命依舊如昔 。你曾多次被賦予生命,活過許多世的時間,你已經非常、非常老了 。你不是地球上的新人,事實上你比地球還要老,因為你曾經活在其他星球上過,你和你存在一樣古老 。事情本來就該如此,因為你是存在的一部分,你活過很久的時間了,只是一再重複同一個模式,印度教說這叫「生與死的輪轉」,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原因在於這是一再重複的經歷,就像輪子的一根輻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 。頭腦總是在投射,頭腦就是過去,所以你的未來將會是過去的一再投射 。過去指的是什麼?過去你曾做過什麼事?無論好的、壞的,那林林總總的一切都會不斷重複,「業」的理論就是如此 。假設前天你為了某件事大發雷霆,你製造了昨天讓自己再次發作的之潛因,於是你昨天又發了一頓脾氣,給與憤怒更多能量,你這下深入到憤怒的情緒中,給它灌溉更多能量,然後今天你憤怒的氣焰更強,到了明天,你又是今天的受害者 。

覺察-清醒時,所見皆死亡; 沉睡時,所見皆夢幻

覺察 你如何能逃得開自己?不管你到哪裡,你都會和你自己在一起 。無論 你所到之處為何,你的言行舉止都是老樣子,外圍的狀況或許會變,但 你怎麼會變?你照樣會在喜馬拉雅山上昏睡,既然如此,請問在印度普 那睡,跟在波士頓、倫敦睡有什麼不同?你到任何地方都一樣在作夢 。 丟掉你的夢!要更警覺,夢會一下子消失,伴隨的不快樂也都會消失 。 清醒時,所見皆死亡; 沉睡時,所見皆夢幻 。 這兩句話真的很美,當你還在沉睡時,你所看到的世界是夢幻的世界 ,是你自己所創造出來的個人世界 。而當你清醒時,你會看到什麼? 赫拉克萊特斯說:「清醒時,所見皆死亡 。」 說不定那就是你不想看的原因,說不定那就是你在身邊創造出夢境的 原因,所以你不必去面對死亡的事實 。然而請記得一件事:只有在一個 人面對死亡之後,他才會具有宗教品質 。 當你面對死亡,和他正面交遇,既不閃躲也不逃開;換言之,你不去 創造出自己的夢,那個時候的你正和它面對面,你看著這個事實,你會 忽然發現死亡就是生命 。你愈深入死亡,等於你愈深入生命 。赫拉克萊 特斯說:「那相對的會相遇融合,它們是一體的 。」

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死亡

祖古烏金仁波切曾說:「對瑜伽士來說,疾病是一種快樂,死亡是個好消息。」這個好消息是指死亡的過程是證悟的最好時機,當身體失去能量,器官停止功能,體液乾涸,呼吸緩慢,我們的佛性會更突顯。

原諒

如果你試著原諒,那不會是真正的原諒。透過努力,你只會壓抑。好幾世紀來,你一直被要求去原諒。如果你無法原諒,那表示你會和你的敵人、你受過的傷和你受過的痛苦一起活下去。所以一方面,你想要原諒和忘記,因為唯一忘記的方式就是原諒--如果你不原諒,你就無法忘記--但是另一方面,存在著一個更深的涉入關係.我不對你說:原諒。我不對你說:不要恨;去愛。我不對你說,拋棄你所有的罪,變成正直的.人類已經試過一切方法,但是都完全失敗了。我的工作是完全不同的。我說:把光帶進你的存在。不要擔心這些黑暗的片段。你把光帶進來--方法就是靜心--你變得更覺知,你變得更警覺。否則你會繼續壓抑,不管你壓抑了什麼,都必須再被壓抑、再壓抑、再壓抑。那會是徒勞無功的練習,完全沒有用的。它會開始從別的地方出現。它會從你內在其他比較虛弱的地方出現。我不會對你說:忘記和原諒過去所發生的一切;那不是我的方法。我會說:活在當下,那是接近存在的正面方式。活在當下。另一種說法就是:更靜心的、更覺知的,當你是覺知的,你就是活在當下。當你開始越來越享受當下,當你感受到處於當下的喜樂,你會停止進入到過去。你不需要去忘記和原諒,它會自己消失。你會很驚訝--它去哪兒了?你將會首次經驗到解脫,經驗到神。在那個經驗中,一個人變成健全的;所有的傷口都痊癒了。你開始在你裡面感受到一個深深的安樂。那個安樂就是轉變的開始。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內心與敵人

一但你能夠控制內心的憤怒,所有外在的敵人都消失了。...尊貴頂果欽哲仁波切
一但你能夠控制內心的憤怒,所有外在的敵人都消失了。 頂果欽哲仁波切

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

錢是甚麼?

錢是什麼?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都會在某方面對它覺得非常不舒服?   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金錢並不是像它所表現出來的那樣,金錢所涉及的是更深的部分,金錢並非只是表面上的流通工具而已,它跟你內在的頭腦和態度有關。金錢是你對東西的喜愛,金錢是你對人的逃避,金錢是你面對死亡的安全,金錢是你想控制生命的努力,金錢代表一千零一件事,金錢並非只是流通的工具,否則事情就容易多了。   金錢是你的喜愛--對東西的喜愛,而不是對人的喜愛。最舒服的愛是對東西的愛,因為東西是死的,你可以很容易就擁有它們。你可以擁有一間很大的房子,或是一座皇宮,甚至連最大的皇宮你也可以很容易就擁有,但是即使一個最小的嬰兒你都無法擁有,甚至連那個嬰兒都會拒絕,甚至連那個嬰兒都會為他自己的自由而抗爭。一個嬰兒,不管他是多麼小,對一個想要佔有的人來講都是很危險的,他會反抗,他不讓任何人來擁有他。那些不愛人的人會開始愛金錢,因為金錢是佔有東西的一個工具。當有了越多的金錢,你就能夠擁有越多的東西,而當你能夠擁有越多的東西,你就越能夠把人忘掉。你將會擁有很多東西,但是你將不會有任何滿足,因為唯有當你愛一個人,你才能夠有深層的滿足。金錢不會反抗,但是你將不會有任何滿足,因為唯有當你愛一個人,你才能夠有深層的滿足。錢不會反抗,但是它也不會反應,那就是問題之所在。那就是為什麼那些吝嗇的人變得非常丑,因為從來沒有人對他們的愛有所反應。如果沒有愛降臨在你身上,你怎麼美得起來呢?如果沒有愛像花一樣地灑落在你身上,你怎麼美得起來呢?你一定會變醜,你一定會變得封閉。一個擁有金錢或是試圖去擁有金錢的人是吝嗇的,他將會永遠都害怕人,因為如果你跟人們親近,你就必須開始分享。如果你允許某人親近你,你就必須同時允許某些分享。那些喜愛東西的人會變成像東西一樣--死的、封閉的,沒有什麼東西在他們裡面震動,沒有什麼東西在他們裡面唱歌跳舞,他們的心已經失去了跳動,他們過著一種機械式的生活,他們拖著生命在走,他們背負了很多東西,但是他們沒有任何自由,因為只有愛能夠給你自由;唯有當你給愛自由,愛才能夠給你自由。   那些害怕愛的人會想要擁有金錢,而那些能夠愛的人會變得不佔有,金錢對他們來講就不會那麼重要。如果有錢,那沒有問題,它可以被使用;如果沒有錢,那也沒有問題,因為愛本身就是一個王國,那是金錢買不到的。愛本身是一種很深的滿足,如果有愛,你可以在街上當乞丐都沒有關係;如果有愛在你的心中,你就可以唱歌;如果你有愛,而且也被愛,那麼愛能夠加冕於你,使你成為一個國王。金錢只會使你變醜。   我並不反對金錢,我並不是說:「把你的錢拿去丟掉。」因為那又是另外一個極端,這也是吝嗇頭腦的最後一步。一個為了錢而受很多苦的人,一個執著於金錢而不能夠愛任何人或是不能夠敞開心靈的人,到了最後會感到非常挫折而將所有的錢都拋棄,放棄世俗而跑到喜馬拉雅山上去,進入西藏的僧院去當喇嘛,這種人就是沒有瞭解。如果你能夠瞭解,金錢是可以被使用的,但是那些不瞭解的人不是成為吝嗇鬼而變得無法使用金錢,就是將所有的金錢都拋棄,因為在拋棄當中,他們也保存了同樣的頭腦。如此一來,在使用這個頭腦的時候就不會有困難,你可以全部拋棄,然後逃掉,但是他們就是無法使用金錢,他們在使用的時候會覺得害怕。   如果一個具有瞭解的人有錢,他會分享,因為錢並不是為它本身而存在的,它是為生命而存在的。如果他覺得生活需要它、愛需要它,他可以完全將它拋棄,但它不是一種棄俗,他也是在使用它。對他來講,愛就是目標,金錢從來不是目標,金錢只是工具,然而對那些追求金錢的人來講,金錢就是目標,愛變成只是一個工具,甚至連他們的祈禱都是為了錢,甚至連祈禱都變成求得金錢的工具。   金錢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現象,為什麼人們會那麼投入它,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追求它?它的確具有吸引力,它的確具有磁性。金錢具有一種催眠性的吸引力,那個吸引力就是你可以完全佔有它。錢非常聽話,它可以變成你的奴隸,自我可以覺得非常滿足。   然而愛並沒有那麼聽話,愛是叛逆的,你無法佔有愛。你可以佔有一個女人,你可以佔有一個男人,但是你永遠無法佔有愛。如果你佔有一個女人,那個女人就變成金錢,或是變成一樣東西;如果你佔有一個男人,那個男人就變成金錢,或是變成一樣東西、一樣工具。唯有當一個人的存在是為了他自己本身,而不是作為其他任何東西的工具,這樣的話,一個男人才能夠算是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也才能夠算是一個女人。金錢是工具,而執著於工具就是能夠發生在一個人身上最大的愚蠢,也是最大的禍因。   金錢不應該變成目標,但我並不是說你必須將它拋棄而變成乞丐--使用它,它是一項很好的工具。我並不反對金錢,我對它沒有什麼反對的話可以說,我是在說關於你和關於你的佔有,而不是在說關於金錢。如果你不佔有,如果你不執著於它,它可以是很美的。金錢就好像血液在身體裡循環;金錢在社會的身體裡循環,它相當於血液,它幫助社會變得更豐富、更活生生,它就像血液一樣。   你一定聽過關於血液凝固而無法循環的疾病,血塊堵住血管造成身體裡面的血液無法流通,然後你就癱瘓了,如果那個血塊堵住心臟,你就死掉了。   如果金錢能夠流通,從一個人的手中流到另外一個人的手中,繼續流動,流動得越快越好,那麼血液就能夠循環得很好,身體就變得很健康。但是當一個吝嗇鬼進來,他就變成一個血塊;某一個地方有人在累積,不分享,他就成了血液循環裡的一個血塊。那個人會打擾到整個系統,不但他自己沒有好好生活,而且由於他的阻礙,別人也受到了他的不良影響,金錢就停止循環。血液循環就是生命,血液停止了、受阻了,就是死亡;金錢循環就是生命,金錢停止了、受阻了,就是死亡。   一個人必須有錢,必須賺錢,然後使用它。一個人擁有錢就是為了要使用,而一個人使用就是為了要擁有,它變成一個循環,然後一個人就變成兩者,既是吝嗇的人,也是棄俗的人,當你既是吝嗇的人,也是棄俗的人,你就兩者都不是,你只是在享受任何金錢所能給予的。金錢能夠給予很多東西,金錢也有很多東西不能給予,當你使用它的時候,你就知道金錢能夠給予什麼。金錢能夠給予一切外在東西--這個世界上的東西,這並沒有什麼不對。擁有一間漂亮的房子並沒有什麼不對,擁有一座漂亮的花園並沒有什麼不對,金錢能夠給你這些東西,但是金錢無法給你愛,如果你要求它給你愛,那麼你就是對這個可憐的金錢期望太多了。   一個人應該只期望那個能夠被期望的,一個人不應該進入那個不可能的東西。當你要求可憐的金錢給你愛,那可憐的金錢是做不到的,但這並沒有什麼不對,不要對金錢生氣!不要將它燒掉,或是將它丟到河裡,然後跑到喜馬拉雅山上去。你在要求一個具有瞭解的人從來不會要求的東西,你這樣做是愚蠢的,就這樣而已,金錢並沒有什麼不對。   有神經病的人會從一個極端走到另外一個極端。   使用金錢,就金錢所能夠做的來講,它是很美的,它所能夠做的事也夠多!就俗事而言,它所能夠做的已經夠多了,但是不要期望愛,因為它是屬於內在的,它是屬於內在的本性,同時也不要要求神,因為他是超越的。   按照每一樣東西的性能來使用它,而不是按照你的夢來使用它,那麼你就是一個健康的人,成為健康的就是成為神聖的,不要有任何不正常,要很正常、很平凡,只要有多一點的瞭解,讓你自己能夠看清楚。錢能夠被使用,它應該被使用,它能夠給你一個很美的世界。   否則如果你反對金錢,遲早你將會創造出像印度那麼髒的國家。在印度,每一樣東西都很髒,但是他們認為他們是偉大的靈性主義者,每一樣東西都變得很醜,但是他們認為他們是偉大的靈性主義者,因為他們已經棄俗了,因此情況變得很糟糕,他們認為一個人必須把眼睛閉起來,不要看外在。   看外在是好的,因為外在是神的創造;看內在是好的,因為那個創造者就住在內在。兩備都很好。眼睛需要一睜一閉,它們不應該一直都睜著,也不應該一直都閉著。它們需要眨眼--一睜一閉,一睜一閉,那是一個韻律--外在、內在;   外在、內在。   向外看,那裡有很美的創造;向內看,那裡有很美的神。漸漸地,你將能夠瞭解,內和外能夠會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它們是一體的。

2015年5月19日 星期二

非人也

密勒日巴對結賽說:我是修苦行的. 過的是老鼠山雀一樣的生活.所以田園對我沒有甚麼用.即使我擁有全世界的財產.死的時候一樣也帶不走.如今我放棄一切.不但將來快活.現再也快活.我的行為與世人相反.從現在起.請你不要把我當人看待好嗎?

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

種子

耶穌布道:播種者把種子撒下去,有的落到路邊,被鳥吃了;有的落在土淺多石的地上,苗長出來,太陽一照便枯死了;有的落到荊棘裡,被夾死了;只有落在好土壤的才能長大結實。 對觀福音記述了約三十個耶穌所講的比喻,其中,撒種的比喻(瑪13:1-23;谷4:1-20;路8:4-15)相當討人喜愛;給予讀者發揮極大想像力的機會,加深對聖言的認識,激發望德。撒種者、種子和土地,是比喻的主角。撒種者可以是天父、耶穌、天主的使者或天主的工具;種子可以是天主的啟示、聖言(道)、天主的國;土地可以代表聽者的心田,有著不同的接受能力和興趣。聚焦在不同的主角可衍生眾多豐富靈修和祈禱進程的美麗故事。現試以天主的使者或天主的工具作為撒種者來反省這個比喻。 撒種者把種子撒到土地上,不管它落在路旁,或石頭地,或荊棘中,這做法有點事倍功半。何不先把土地整理好,除去石頭和荊棘,使它成為好地,再小心把種子撒下去?而為了結更豐碩的收成,也可先把種子篩選一下。也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傳福音要注意天時、地利、人和,並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準備好目標人物的心田,並把福音內容調校到合適程度,好幫助了解、接受和奉行。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禪三關

做功夫一定要注意,第一步,身心世界一切化空,定慧具足,才能親見本性。沒有這第一步,後面的功夫就做不到,第二步,要保護這個佛性,保護它不要沾粘境界,不跟境界跑。保熟了,就不要保,須忘記保。第三步,放任。就好比孩子長大了,不要大人管著他了,他可以自立了。最後連「任」也沒有了。佛性本來如此,功夫是一層層做上去的。我們開悟見性了就到家了嗎?沒有,不要糊塗,那只是初步。六祖大師聽人念《金剛經》就能悟道,這麼好的根基,他在五祖處悟道後,還要到獵人隊中隱藏十五年,在境上磨練自己。就是說我們雖然見性了,但是多生歷劫的習氣還在,執著習氣還有,還會動心。所以,要悟後起修,一定要把這個思惑,…對境生心的迷惑、貪嗔癡等打掉,這樣才行,才能了生死。難道我們一悟道就行嘛?不行。趙州大師根基也非常好,但他悟道之後還要四十年的保護。他說得很清爽,老僧四十年,除二時粥飯無雜用心。所以禪宗說三關,不是假設的,真有這功夫。見到本性這是初關,即破本參。進一步到第二關…重關,就是要做保護的功夫。保護到連「保」也沒有了,就出重關。這時對好的境界不喜,不好的境界也不煩惱,順逆無拘,很自在消遙,那就是出重關。出了重關還要向上,還有末後牢關。就是做功夫做到完全無為的地步,發大神通,大光明,朗照十方世界都無所住。儘管大神通完全齊現,也不作神通想,一切都不可得。所以說,路途就是家舍,家舍就是路途,能入佛亦能入魔真正到家時,末等於初。開始時,什麼都不知道,最後是大智若愚,也等於不知道一樣。它沒有什麼知道,沒有什麼神通妙用,不執著一點點。真空淨了,六道輪回就是了生死,了生死就是六道輪回。地獄天宮一樣,再沒有分別心了。畜生道裏儘管走,無所謂,它是很自然的,不帶一點勉強。如果不能去,還是發心生西方極樂世界吧!功夫做到末後牢關,那才是法界究竟,什麼地方都可以去。好好做功夫吧,不是一下子就能了的。 http://book.bfnn.org/books2/1074.htm#a001

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密勒日巴心咒:嗡阿古鲁巴扎巴佳吽

廿一種心要曲
秘密真言方便道,是為法門之心要;上師口傳之妙訣,是為修行之心要;本身俱足精進力,是為行持之心要;此三心要應知悉。
命氣令入精樞處,意入心性廣體中,自心契入大自在,“入”之三要應知悉。
依上師教能成就,自心所求自然得,利他事業任運成,此三“圓成”應知悉。
妖魔外障盡消除,煩惱內障自寂滅,百千疾病不侵身,此三“寧寂”應知悉。
善引經典之法句,善答徒眾之詢問,善知自心之實相,此三“善巧”應知悉。
一見喜樂無體性,二見諸顯赤裸空,三見諸法離言詮,此三“善見”應知悉。
一合眾人之集會,二合受用之集會,三合空行之集會,此三“會集”應知悉。
此心要法二十一,我由定慧證量得,學佛之人應重視。特於吾傳弟子眾,極應珍重善受持。
一切法緣及所需,圓滿具足百難一,是故解脫甚艱難。難中又難誠如是,努力奮鬥終能克!

——摘自《密勒日巴歌集·第十九篇廿一種心要》
密勒日巴心咒:嗡阿古魯巴扎巴佳吽

故應皈依勝傳承 心舍私慾一心修

故應皈依勝傳承 心舍私慾一心修
……尊者回答道:“真正要學密宗,必須先畏懼輪迴諸苦,從心底深處根本捨棄此生的一切!對疾速的取證菩提具有極大的意樂和努力;同時還要依止一個具相的上師,切實依著他的訓示,心無旁騖的去修行。否則是不會有什麽結果的。如果你的心仍是為了滿足此世的慾樂而依著白紙黑字來照本宣科的講說見丶行丶修,你就會走入歧途了。”
  聽我歌曰:
心若不能捨此世,亦復不行利生事,輪涅一味未得證,僅依經書之黑字,冒行無上密乘行,必為八法所驅使!
口說離邊雙融見,能免墮入四邊耶?此心若不實修持,能脫執相之魔耶?僅具大樂之三昧,能離貪著自在耶?
身口不具加持力,能脫有相法縛耶?觀諸外顯皆上師,明體能不散亂耶?密咒象徵而表法,法無可表能示耶?
自心本來極清淨,果能不雜造作耶?未得上師之許可,能避放逸散亂耶?為滿此世諸欲樂,所作各種之事業,寧非魔鬼障難耶?
若非傳承具加持,圓滿具足見行修,易陷諸魔邪誘網!解脫生死甚艱難!故應皈依勝傳承,心舍私慾一心修!
——摘自《密勒日巴歌集·第十八篇藤杖之歌》
            

只求知解不實修會誤入歧途

只求知解不實修會誤入歧途
寂光惹巴問道:“尊者曾說,如果只求佛法的知解,而不去實際的修持,會誤入歧途的,這是什麽意思呢?”
密勒日巴說道:“一個人如果只學得佛法的(比量)知解,他就很難全心全意的去捨棄今生的一切,同時他也不能確知佛法之精要處,因此就會走入歧途。若能依持馬爾巴傳承的宗風,他就不會走入歧途,因為我們是不講究語言文字的佛法,而專門著重實際修持的。”且聽此歌,為汝解說:
敬禮善妙上師前。能說善道之法師,辯論機詐如狂人,肆意亂說無畏忌。
睡時驕慢似王侯,行時傲步似韃靼,(此等博學之法師),易生障礙入歧途!
三界眾生迷六道,由貪業故入歧途!聲聞自利小乘人,執寂滅樂入歧途!
博學多聞善知識,為衣食忙入歧途!講經說法之和尚,迷文字域入歧途!
外表莊嚴之比丘,威儀虛偽入歧途!瑜伽行者大修士,陷瘋狂境入歧途!
修持多年大行者,突生斷見入歧途!人若無識乏慧眼,各種錯謬歧途生!
口傳空行有誓語,誓死佑護修行者!汝若自疑入歧途,應知此念乃魔使!
我子寂光小惹巴,汝豈可能入迷途?若入歧途成笑柄!汝應速斷諸疑惑,
專心一意勤修持;手握精要妙法訣,若入歧途無真理!子兮應舍文字法,
一心修行求果證!
——摘自《密勒日巴歌集·第十七篇銀溪相遇記》